导语

近日,教育部发文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要警惕招录陷阱,谨防上当受骗。随着全国各地高考成绩的陆续放榜,高三学子及其家长们揪着的心也算稍稍放下来了一些。但正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接踵而来的就是志愿填报、录取通知等一系列问题。更可怕的是,骗子们的套路也会在此时从四面八方趁虚而入。

特此,黑板洞察盘点了过往考生及其家长上当受骗的惨痛案例,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高考招录陷阱一览:“换汤不换药”的高招套路为何会屡屡得手?-黑板洞察官网

高考后,诈骗分子会利用学生和家长急于查分的心理,通过短信等各种方式发送虚假查分网址。目的是让考生输入个人身份信息,进行后续诈骗。

【案例】

2019年高考后,考生家长刘先生收到一条“可提前知道高考分数,早做准备,更好的填报志愿,争取让孩子上一所心仪的好学校”的短信,上面附有一条“查分链接”。

刘先生高兴之余,便点击了短信上的链接。可最终让刘先生没想到的是,孩子高考成绩非但没查到,自己手机网银里的一万多块钱还不翼而飞了。

高考招录陷阱一览:“换汤不换药”的高招套路为何会屡屡得手?-黑板洞察官网

诈骗分子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骗取考生的学杂费、住宿费等费用。

案例

2019年6月25日,江苏丹阳一快递小哥收到14份装有上海应用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快递包裹,且送达每份通知书还会向签收人代收6元资料费给寄件人,顿生疑惑,于是报警。

经鉴定,这些录取通知书均为伪造。据犯罪嫌疑人朱某交代,其通过到付的方式诈骗钱财。考生收到假的录取通知书,如果信以为真,学生正式入学,朱某将得到6000到8000元不等的佣金。

高考招录陷阱一览:“换汤不换药”的高招套路为何会屡屡得手?-黑板洞察官网

诈骗分子自称高校招生办领导熟人,有“内部指标”、“机动指标”、“自主招生名额”。或者有办法“低分高录”,让本科分数线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让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或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等,以此实施诈骗。

案例

池州市的陆先生一直希望儿子能上所好大学,但儿子的成绩并不理想。此时,他认识了周某。周某自称是合肥某军官学院团级干部,有关系能让陆先生的儿子进入合肥工业大学读书,只不过需要钱打点。陆先生深信不疑,先将12.5万元交给周健。

不久,周某”升官”到解放军总参谋部工作。其又表示自己有“内部指标”,可以让陆先生的儿子上比合肥工业大学更好的解放军体育学院,而且还有军籍。为了儿子能上更好的学校,陆先生又给周某31.5万元。

直到高考结束后,陆先生发现儿子根本没被该校录取。这时,他才发现上当受骗。

高考招录陷阱一览:“换汤不换药”的高招套路为何会屡屡得手?-黑板洞察官网

诈骗分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

案例

2015年,湘潭市公安局侦破了一起打着办理“国防生补录”幌子进行高考招生诈骗的案件,当场为受害人追回了36万余元的被骗现金。

据了解,2015年5月29日,湘潭市民周某到当地公安局报案称,陈某以许诺帮其女儿办理“国防生补录”为名,诈骗其大量财物。

接报警后,该所立即开展侦查工作,并于6月1日将犯罪嫌疑人陈某控制。初步查明了陈某伪装高干子弟,以谎称能办理“国防生补录”为名,伙同他人诈骗周某财物的犯罪事实。

高考招录陷阱一览:“换汤不换药”的高招套路为何会屡屡得手?-黑板洞察官网

诈骗分子自称是教育局或者是高校工作人员,可以对困难考生或者成绩优异报考本校学生提前发放助学金,并声称再不领取就要过期,然后骗子会诱导受害人往提供账号先缴纳学杂费或者是手续费等,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案例】

2015年6月份,19岁的清涧女孩小焕刚参加完高考。7月底,小焕就收到了西安一所一本院校的录取通知书,看到通知书后,小焕一家人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小焕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忧的是小焕四年的大学费用还没有着落。

就在一家人为小焕的学费一筹莫展之际,小焕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你有一笔3000元的助学金没有领,赶紧联系领取吧。”据小焕说,电话里对方自称是省教育厅的工作人员,且能详细说出小焕高考的基本信息。

听到对方在电话中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基本信息和录取院校,年少的小焕信以为真。于是就按照对方的“一系列指示”操作下去。

最终小焕非但没有拿到那3000元的“助学金”,反而被骗走了3万余元。

高考招录陷阱一览:“换汤不换药”的高招套路为何会屡屡得手?-黑板洞察官网

诈骗分子利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大众化、多元化的发展形势,把普通高等学校与现在其他高等教育形式混淆一旦,蛊惑考生填报没有得到国家认可的学校。考生入学后才发现自己考入的是一所“野鸡大学”。

案例

2018年高考后,有考生举报一家名为“武汉经贸大学”的网站与“河北经贸大学”网站内容高度雷同,从网页设计、校徽、校园景观照片,甚至校领导介绍几乎完全抄袭河北经贸大学官网。

网站介绍,学校于1992年下半年开始筹建,1993年6月14日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办学。对此,河北省网信办对“武汉经贸大学”伪造河北经贸大学官方网站情况进行了调查。

最终经向湖北省教育部门核实,在湖北168所正规高校中,并没有“武汉经贸大学”,该学校为“野鸡大学”。

高考招录陷阱一览:“换汤不换药”的高招套路为何会屡屡得手?-黑板洞察官网

有些考生对高招录取一知半解,于是就在一些辅导网站咨询”网上专家”。为了听”名师”的一对一辅导填报,不惜缴纳高额服务费。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遭受经济损失,还被错误信息误导,丧失正常录取机会。

案例

2019年7月,考生小陈下载了一款某公司提供的高考志愿服务APP,并花费599元购买了尊享会员志愿填报服务,希望能借此能“少走弯路”,填上合适的志愿。

但后来,他发现系统给出的一些数据与官方数据有出入。于是联系软件客服,客服回应无法处理,而且个人数据被修改。此后,小陈多次联系客服,却一直无法处理。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套路也要值得注意,类似暑期兼职、大学学前辅导、留学培训等都有可能是披着羊皮的狼,稍不留神就可能掉入诈骗陷阱。

通过盘点梳理以上案例及历年曝出的相关新闻,我们发现这些行骗套路其实都很陈旧,最多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换个形式罢了。那么这些看似老套的骗术为什么还会屡试不爽呢?

1.犯罪成本低

我国刑法对诈骗罪的部分规定是,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警方予以立案,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而各地法律法规对数额较大的认定一般为3000~5000元不等,这也就为不法分子打擦边球提供了良机。有些骗子利用这一漏洞,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一次只行骗几十元至几百元,使警方难已立案调查。

2.诈骗手段简单且难以追查

“骗一个就赚,骗不到就换”。这些诈骗多采用电子诈骗的方式,往往只需一个链接、一则短信、一个电话就能完成诈骗,手段简单且隐蔽性强。但警方立案追查起来却面临着线索少、难度大、成本高等难题。

3.侥幸心理作祟

考生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家长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要自己的孩子有更好未来。这种急于求成往往导致头脑发热、剑走偏锋,不惜花重金“购买”所谓的未来。但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骗子们恰恰利用这种侥幸心理诈骗成功。

4.生活阅历不足

十余年的寒窗苦读,高三学子们终于迎来了一个比较轻松的假期。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尝试不同的新鲜事物,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然而这些学生方才迈出高中大门,尚未踏入大学学府,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生活阅历方面也有诸多不足。在面对一些不法分子的诈骗时,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结语

其实,在高考招录这一特殊时期被骗取些钱财到还是小事,毕竟钱没了可以再赚,但如果因此而错失升学的机会,那可就是人生大事了。所以考生和家长们更要在此时多加小心,谨防上当受骗。

首先要注意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从上述案例我们发现,骗子们基本上都是通过窃取来的隐私信息来展开后续的诈骗。

如今“晒照”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而考生为了纪念自己高中生活的结束或是庆祝自己考上理想的大学,在朋友圈晒晒准考证或录取通知书,本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但骗子们往往也会在此出没,盗取上面的个人信息。所以同学们在晒照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对关键信息的保护。

此外,谨记一切信息以官方渠道发布为准。填报志愿时,最好先去教育部查询2020年通过国家认证的高校。如果考生参加志愿填报辅导类活动,一定要认清主办机构,学校届时会有专门通知。对于一些社会举办的收费性质的志愿填报辅导活动要提高警惕。

当接到各种所谓学校招生办、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时,万不可掉以轻心。如果对方称学校要收取各种学杂费或发放助学金,一定要先去该校官网求证其真实性。

报考军校的考生及家长要注意,军校招生没有”内部招生名额”的说法,军队和武警部队不允许任何个人私自携带招生公文,招生过程也不存在向考生或家长展示公文这一环节。

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哪种诈骗套路,都是一个“钱”字当头。只要涉及到收费、转款等敏感字眼,考生及家长们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擦亮双眼,不给诈骗分子以可乘之机。

2020年已然如此,何不少些套路多些真诚呢!最后黑板洞察在此也预祝2020届莘莘学子们在填报志愿时能够“分尽其用”,考入理想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