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校外培训又称“影子教育(Shadow Education)”。这一称呼源于1992年两位美国学者对日本补习教育现象的描述,他们是教育部的Stevenson和天主教大学的Baker。他们将其定义为:存在于主流学校教育之外,以学校教育为基础,以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为对象,以培优或补差为目的,需要支付一定经济报酬参与的辅导和补习的统称。

01

校外培训

是具有普遍性的教育现象

早在1966年,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及其团队完成的“科尔曼报告(The Coleman Report)”就发现学校教育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是有限的,从而引发了人们对非学校教育的探索和思考。时至今日,各国学生在结束学校的学习活动后,几乎都会额外参加一些校外课程。下图展示了2012年PISA样本中各地区15岁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比例,均值为19.6%。样本地区中,最高的是希腊,达到了52.5%;其次是韩国、泰国和巴西,均超过40%;中国香港为30.4%;日本为17.8%;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均在10%左右。可见,校外培训是一种全球普遍现象,并不只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存在,只是在培训程度和方向上可能会有所差异。

校外培训宜疏不宜堵-黑板洞察官网
2012年PISA样本中各地区15岁学生课外辅导班参加率(%)
(资料来源:据2012年PISA数据制作)

在美国逗留期间,我也有过三次为女儿进行课外辅导的经历。大女儿曾在暑期上过校外机构提供的数学课程、平时周末两个孩子也都坚持上华人培训机构举办的中文学校,这些,做法上与国内并无二致。令人印象深刻的倒是,初到美国时为大女儿请英语家教遭拒的经历。我们当时想聘请在学校期间指导大女儿语言学习的老师来家为两个孩子辅导英语,但老师明确告诉我们,学校规定本校老师是不可以给学生做家庭教师的。直到大女儿小学毕业上了中学,我们才有机会把当年的老师聘为私教,给两个孩子做了一年多的英语课外辅导。

02

被“错怪”的校外培训机构

校外培训机构被认为是学生增负的“罪魁祸首”。北京海淀黄庄被称为“宇宙教培中心”。据统计,2018年,黄庄路口方圆500米内,除公立校外,有105家校外培训机构。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曾提到,我国学生“增负”的50%到100%是由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和兴趣班导致的。中国家庭内部深深的教育焦虑,被归咎于地图上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小圆点”。

校外培训宜疏不宜堵-黑板洞察官网
海淀黄庄路口方圆500米内的教育培训机构分布
(资料来源:灯塔EDU;注:红色-K12教育、蓝色-成人教育、绿色-留学教育、紫色-素质教育、橙色-学前教育)

《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68%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感到“非常焦虑”或“比较焦虑”,仅有6%不焦虑。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将孩子送进辅导班已成为多数家长的选择。据中国教育学会统计,2016年全国有校外培训机构22万所,1.37亿中小学生参加校外培训,占中小学生总数的73%。一百个中小学生中,就有73个参加校外培训。虽然官方未曾对外披露近年数据,但可以估计的是,各项数字可能比2016年时还要高。就机构数量而言,2018年以来,仅摸排整治的校外培训机构就已达到40万所。在高补习率背景下,中国家长每天要花费4.6小时陪伴孩子。《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显示,中国家长平均每天护送辅导孩子学习的时间为1.5小时,陪伴照料孩子生活的时间为3.1小时。“陪娃”已成为除睡觉休息、就业工作、家庭生产经营工作、学习培训外的第五大时间支配项目。

校外培训宜疏不宜堵-黑板洞察官网
2018年居民主要活动参与者平均时间
(资料来源: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

以上种种,从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校外培训导致的“乱象”。但实际上,这也许只是一种“表象”。

应试教育才是导致家长焦虑的深层次原因。为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考试成绩,中国的很多学校取消了科学课、手工课和劳动课,用学科应试教育取代了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育。据PISA在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课外补习内容与学校正规课程内容一致的比例为91.9%,在参与调查的经济体中位于第3位,比最高的泰国低3.5%,但相比经合组织国家平均高出10%。这些数据表明,我们提供的教育机会和培养孩子的方式是有问题的。我们总是一门心思花在课程和提分上,满怀焦虑地将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学科辅导班,反倒忽略了很多比成绩更重要也更难获得的东西——家庭的陪伴、对幸福的认知、独立的人格、健康的体魄、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挑战权威的勇气……

天下父母皆“焦虑”,解决方案却大不同。国外也有校外培训,家长也需要给孩子安排各种活动,只是方向可能和我们不太一样。从我个人看到的情况来说,美国家长花费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和金钱并不比中国家长少。只是他们更重视素质教育,以夏令营、冬令营、俱乐部、体育活动、社区活动等形式为主,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生学习习惯,在升学考试和标准化测试方面的辅导比较少。另一个情况是,美国家长往往会陪伴孩子一起参加课外活动,比如陪着他们一起踢球、下棋,这一点我们中国家长做得就要差一些。且不谈我们的校外辅导班以学科培训为主,即便是素质教育培训,孩子也难以获得“有效陪伴”。

校外辅导班“增负”只是表象,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目标、成绩与成就挂钩的评价体制、高质量教育资源的稀缺等才是导致教育焦虑的更深层原因。我们时常将家长焦虑的责任推给校外培训机构,但它们也许真的被“错怪”了。

03

校外培训机构

在转型和调整中日趋规范

疫情期间,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迎来“倒闭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发布的《疫情期间培训教育行业状况的调研报告》显示,超过90%的机构表示疫情对经营造成较大影响,其中面临倒闭危机的占29%,经营停顿的占36.6%,勉强维持的占25.4%。大部分线下机构都面临困境。79%的机构表示账上资金仅能维持3个月以内,8%的机构甚至只能支持半个月以内。韦博英语、优胜教育、学霸君等一批非头部企业相继关停和倒闭。未来,校外培训领域的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可能呈现强者恒强、强者愈强的局面。

校外培训宜疏不宜堵-黑板洞察官网
疫情对校外培训机构经营的影响
(资料来源:中国民办教育协会)

抢滩线上或成校外培训机构转型的必然选择。疫情期间,很多受到重创的线下培训机构开始转为线上授课,无论是在营销推广、还是授课形式上都开始通过数字技术寻求创新。过去的一年里,无论是校内教育还是校外培训,全国教育活动史无前例地大规模转移至线上,对于在线教育来说,是一次意料之外的行业加速。疫情的冲击和政策的收紧迫使校外培训机构改变其发展模式,抢滩线上、发展“融合化在线教育”,是当前校外培训机构亟需认真考虑的一个发展方向。

校外培训机构未来将面临更多规范性监管。2018年以来,国家重点整治无证无照、超标超前培训、违规收费、虚假宣传等问题,摸排整治了40万所校外培训机构。同时,国家颁布了一系列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和规范类政策,《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密集出台。下一步,政府还将继续完善部门联合工作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动态更新黑白名单,引导培训机构合规经营。总体来讲,我国校外培训机构未来将面临更多规范性监管。

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工作虽已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我们应继续探究教育焦虑背后的本质原因。不能因学生负担重、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等问题就对校外培训采取“一刀切”政策,一出现问题就对校外培训机构展开“围追堵截”。我们应构建更加理性和平稳的市场生态,营造良好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环境。具体而言,要客观认识校外培训存在的合理性,使校外培训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完善校外培训机构的准入、监管、惩罚和退出机制;健全校外培训各领域的鼓励和规范性政策,鼓励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早教托育、老年教育等领域加快发展,规范 K12校外培训领域有序发展;加强对在线教育的支持力度,促进线上线下协同互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鼓励游戏教育等新兴业态与校外培训相结合,提升学习乐趣;以及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社会责任感建设、强化消费者维权意识等。

现阶段,校外培训仍是中国家庭的“刚需”,因为以考试分数作为指挥棒的评价体系以及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短期难被改变。收紧的政策可能会给行业带来阵痛,但这也是行业走向规范管理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未来,如何探索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以及如何促使校外培训成为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和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动力,是值得我们花费更多心思和精力去考虑的问题。

作者 | 关成华 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来源 | 华英成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