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1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以来,“大语文”逐渐成为热词,相应的各类型产品层出不穷。面对新时代的要求,什么样的市场供给,才能和校内语文教育形成良性互嵌关系?才能辅助家长和老师,帮孩子们建立起面向未来的文化自信?坚持“学术引领、专业驱动”的云舒写,在今年春季全新升级了大语文系统直播课——以大单元、任务群和真情境为载体,以培养真正的读写者为育人目标。这标志着云舒写正式走入以“回归和互嵌”为典型特征的大语文教育3.0时代。

01 六年质变,回归“会读整本书”的语文常识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概括新时代的语文新课标的特点,就是回到教学生多读书、会读书的基本常识和教育的根本职责上来。

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标新设的任务群,其教学完全不同于知识付费领域的讲书、拆书和听书,“这些套路相当于梳理大纲、摘取重点,直接将书中的结论提取出来交给用户,”教学总监郭琪文老师说到,“面向K12学生,讲整本书,不是拆书、更不是听书,必须让学员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读书的方法,以建构多元阅读能力为教学指向,以思维提升与文化传承为实践路径,最终建立看世界与看自我的标准。这说起来简单,但实际是非常难的任务,因为很多语文老师自身没有很大的阅读量,家长本身也没有这个能力。”除师资是整本书阅读教育领域的一大难题外,整本书阅读教育领域的教学模型也尚未达成共识,一直存在着“是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其他教育机构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式各有不同,或以文学史的讲解穿插文学常识的点拨,或以古诗文、传统文化知识为主的“国学”来填充“大语文”的版图。

而云舒写在课程体系上直接采用部编本教材的必读、推荐书目作为教学载体,“这主要依仗我们过去六年间对整本书教学模型的积累、反思与精进”。早在2015年成立之初,云舒写就开始了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方式的多元探索,在整本书课程的数量和质量上均有多次迭代,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研体系、师训方案和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论。

行业里对于整本书教学的疑难点集中在“整本书阅读到底教什么”。云舒写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更为全面的回答。“文学常识一类的知识点当然要教,这是最基础的。但更重要的是读书的方法”郭琪文老师向我们说明,云舒写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将“读书方法”概括为十五个基本的操作要件,即提取、分类、统计、排序、列表、观察、聚焦、放大、比较、辨别、想象、预测、推理、判断和确定,“在读任意题材和体裁的书籍过程中,一名成熟的阅读者会熟练地选择与运用这些操作要件来完成对一本书的解构与重构,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带领孩子掌握、练习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不仅在一本书中,而且是在所有书的阅读过程中。”

在书籍的选择上,云舒写以部编本语文教材所规定的必读书目与推荐阅读书目为基准,串联起利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其他多学科整书,一方面保证与学校教学接轨,成为学校教学的完善与补充,提高学员对名著的理解力;另一方面,注重方法教学,使学员能够举一反三地去阅读跨学科、多类型的书籍。

02 摒弃套作,在分析仿写中真正实现“以读促写”

“我们常收到来自新学员和家长的反馈,说自己的孩子读书读的也不少,但是作文成绩就是上不去。但我们的老学员家长就很少反馈这个问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确实感觉到阅读名著对提高写作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原因就在我们的仿写作文教学上。”郭琪文老师表示,云舒写在作文教学领域,完全摒弃了长久以来饱受诟病的“模板化”“套路化”作文教学,而采用带领学员仿写名家名篇的方式。云舒写将仿写作文教学概括为“读、赏、拓、仿、评、改”六步,强调学习名家、名著、名篇的写作逻辑与写作技巧,并引导学员用自己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思路拓展,最终实现用名家的写作技巧和写作逻辑来书写自己的生活体验与生命思考。

云舒写已经建立了成体系的写作逻辑分析模型。这个模型较为灵活,但对教研人员有很高的要求,这是因为写作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读者思维和写作思维有着非常大的差别,不能用教阅读的方式教写作。只谈手法和结构的作文教学该淘汰了。”教研高级经理周四强老师说,在厘清“读者思维”和“作者思维”的理念基础上,云舒写在作文教研的过程中,除了要解析名家的修辞、记叙、抒情等表达方式外,独创了对于“写作逻辑”的分析过程。“简单地来说,就是他怎么把这个情感或者道理表述出来的,我们作为读者又为什么能够体会情感、明白道理。我们常说文以载道,‘道’就是作者的理性与逻辑,我们要带学生分析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落入作者的‘逻辑’,然后再带领他设置一个自己的‘逻辑’”。

谈及“会不会像抄袭”“会不会让学生失去自己的风格”一类学员可能比较关注的问题时,周四强老师说到:“写作是一项技能,所有技能在学习的最初阶段都要进行模仿。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提到了模仿对于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模仿是打基础,体会成功的‘手感’,有了基础,才能有自己的风格。而且我们也不会让学生逐字逐句地仿写,在三四年级可能会这样做,帮助他快速地写出流畅、完整的句子。在高年级和初中段,我们就重点带孩子解构文章的逻辑内核”,热爱美食的周四强老师还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好的刀法都是一样的,而每个学生的经历就是不同的食材,最后的菜品也一定是异彩纷呈。”在周四强老师看来,仿写是解决作文“假大空”现象的不二法门。以往的“模板”“套路”“结构化”教学,反而是让学生失去自己的风格,最终作文看起来辞藻华丽、语言优美,内在却逻辑缺失、毫无思想的根本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云舒写大班课的仿写作文教学,主题依然紧扣教材单元作文,且授课节奏与全国绝大部分公立校保持同步。“首先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减轻上学时的写作压力,其次,中高考所有作文题材,最终都能回扣到课本的单元作文里,无一例外。只不过随着年级增长,作文的难度和深度在螺旋上升。教材里的作文安排确实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我们要去遵循、要学会共生。”周四强老师谈到。

03 发布校优线课程,补全大语文的最后一块“拼图”

云舒写在今年春天宣布对大语文系统课产品线进行全面升级,将原系统课升级为“素养线”,除了每学期保留2-3次综合提高课之外,其余的课程内容皆为整本书阅读与仿写作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素养。

而另外增开的“校优线”,则注重语文学科基础知识与应试能力的培养。校优线课程主要包含基础、阅读、作文三个板块。基础知识课程包含学生所在年级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巩固扎实基础,旨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与基本的文字输出能力;阅读版块也保留了云舒写的“名著”底色,以名著中的经典散文与记叙文为授课教材,侧重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理解题的应试能力。郭琪文老师对此表示,选用经典名著篇目的原因是,这些篇目本身在技巧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非常出色,更具有鉴赏、分析的价值;同时也有足够严谨的逻辑与深厚的思想,能够培养学生针对复杂问题进行系统思考的能力。

作文板块则依然采用仿写作文的高效教学方式,保证同步、覆盖公立校单元作文。并帮助学生建立“生活处处是素材”的思考方式,围绕一个写作主题,通过多种方法帮学生打开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从生活中寻找到多种多样的写作素材。每一篇都借鉴、学习、仿写大师的文章,更强调及时性,每节课当堂输出作文。

升级校优和素养直播课,云舒写进入大语文教育3.0时代-黑板洞察官网
云舒写CEO吴本文老师

CEO吴本文老师对这条线的开设表示大力支持。“这并不是说校优线就不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校优线也会涵盖部编版必读名著文学常识,及学生需要掌握的国学素养,为学生拓展古今中外文学常识,帮助学生打造历史纵横轴。只是在拓展的宽度与深度上,素养线要更具优势。很多人认为应试与素养是对立的,其实在语文教育学界,这一观点完全不成立。所谓的“应试”也并不都是只为了满足考试需求的能力,相反大部分都是人们工作和生活必备的技能素质。而“素养”是更综合的能力,未来对语文能力的评价也将越来越注重学科核心素养。我们设立的两条课程线,只是满足不同水平阶段和不同能力模型学员的需求,并非一种对立的区分。”

“双线并行”的产品体系,也可以让身处不同语文能力水平的用户,都能在云舒写找到提高自我的通道。

04 关注学生的“平时”场景,完善伴随式学习

“语文是长久功夫,这个长久强调的其实不是时间的跨度大,而是在语文上付出时间的频率高。一个月一次学十小时,肯定不如二十天每天学半小时效果好。细水长流才是语文。”在交流过程中,郭琪文老师谈到了云舒写从学习者的角度对语文学习的思考。“换句话说就是要经常学,甚至天天学,但是时间不用太久。”在此理解上,云舒写的大语文系统课改变了以往直播课“周末上课,周中‘放养’”的局面,推出了周中录播课。从2021年的秋季学期开始,大语文系统课将在周一到周四为学员提供每天一节的录播课,由直播课主讲老师录制,时长限制在十分钟,涵盖基础知识、古诗、文言文、文学常识等识记性、概念性较强的内容,并且配备自测题,能够自动生成学习报告,发现学生的薄弱点。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查缺补漏,也能使辅导老师更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

CEO吴本文老师认为,周中录播课是完善云舒写“伴随式学习”理念的重要环节。十分钟的时长非常灵活,保证学员有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条件;学习报告保证了学习过程有结果、有效果、可回溯,辅导老师可以通过查看学生的自测报告,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提升了辅导侧能够给用户带来的价值;在周中持续触达学员,可以增强学员对主讲老师的认知度,建立良性的大班课师生关系。

“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培养真正的读写者。”吴本文老师如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