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问2018年K12:大语文热潮下的冷静思考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校长圆桌派 作者:大秦老兵
大语文之火,首先在于“三十年一遇”的新高考改革的催生。“新高考政策实施后,高考区分度主要在于语文”,国家教育部基础司原司长王文湛如是说。
高考指挥棒落地,市场沸腾。相比于早已是红海市场的数学、英语学科,语文学科的培训因为“见效慢、拉开差距小”而一直相对平淡,但如今,政策对语文考试的新要求以及重视程度,无异于生生劈开一条新赛道。
本周的2018年回顾,就说说大语文热潮。
本文3200字,建议阅读时间8分钟
二、主赛道负责吸睛,副赛道或许抢镜
三、应试培训开道,素质教育护航
四、焦虑型产品奠基,炫耀型需求驱动
一、老学科的新气象
据不完全统计,至2018年底,至少有70家公司已经推出了大语文产品,其中,还有几家体量过亿的教育公司将大语文设为了今年的重要战略。而带头大哥们自然不会缺席。新东方,好未来在内的多家品牌,都已经推出了大语文项目。
而更添热闹的是,两家to B的教育公司也重压“大语文”。
一家是A股上市公司立思辰,通过一年两次的大手笔资本运作,立思辰将窦昕的中文未来揽入怀中,并迅速在全国16个城市开展布局,面向培训机构输出大语文培训的解决方案,甚至在海外还开设了加拿大温哥华校区;
相比于立思辰的跨界竞赛,龙之门教育(原北京四中网校)则是在大语文深耕四年的行业老兵。凭借对教育政策的极度敏感,龙之门在2014年就开始研发大语文产品,现在其产品已经在部分公办、民办学校落地,并在北京开设了近百个直营大语文班级。
一个高考改革文件激起千层浪,一张A4纸让古老的语文学科焕发出全新的气象。
二、主赛道负责吸睛,
副赛道或许抢镜
什么是主赛道?小初高升学考试培训。本次大语文热潮的起点就是语文学科教材与考试规则的大变革,但是,主赛道真的准备好了吗?
大语文主赛道上的选手课程体系各有千秋:
新东方大语文将国学、文学和写作三条主线进行串联,形成“三维一体”的结构模式,每个单元都设计有国学、文学、写作对应的课程;
学而思大语文更强调激发兴趣。不再将国学、文学、写作专门区分开,每堂课只针对某一板块,但整体形成一套综合课程体系;
立思辰大语文没有将国学、文学和写作进行区分,而是将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及作文技法糅合在了一起,作为大语文素养课程;
龙之门大语文强调根据部编版教材设计“群文阅读”模式,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一课四读”,即精读、品读、拓展、探究四个环节;
。。。
看上去是百家争鸣,实则莫衷一是。
对于英语、数学这些竞争多年产品成熟的学科来说,是没有课程内容还莫衷一是的问题的,大家更多比拼的是如何复制产品,如何精细化服务,而大语文赛道的这种现状,其实也是“成长的烦恼”。
说白了,改革后的语文到底怎么考,谁也没见过呀。
课程内容的成熟,需要等待时间。随着新高考语文试卷的不断落地,这个问题会迎刃而解的。而下面这个问题,就没有那么“迎刃而解”啦。
没错,我说的就是教师的问题。
大语文不像数学、物理等学科等标准化程度比较高,大语文的老师需要有深厚的文学积淀与文学审美,这些对老师的要求无法完全通过培训来解决,因此选拔老师也比较困难。目前各家,优秀的大语文教师都是缺口很大。
再看看副赛道。本文指的副赛道,指的在大语文背景下为低年龄段提供的适宜产品。
为什么会有副赛道?因为大语文改革的向下传导和大语文素养需要长期积累的特点,还因为80后90后家长的教育观念。
大语文改革在中国是大事件,不仅临考家庭关心,低年龄段的家长也很关心。现在说的低年龄段家长,其实就是80后90后一代人,他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知道大语文修养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修炼童子功;另外这一代人对孩子的教育非常舍得投入金钱与精力,所以,大语文改革所引起的浪潮很容易传导到他们这个群体。
副赛道的受众暂时远离升学考试的压力,可以享受大语文的快乐,拥有可以慢慢积累的奢侈。而将来大语文的考试方向却让这个“慢慢积累”变成刚性需求,而不是可有可无的才艺训练。低年龄段的产品对教研是否精准瞄准考试要求不高,对老师要求也相对降低,甚至制作精良的线上课程也能接受。这就破掉了主赛道上的瓶颈,容易大规模的跑起来。
大语文类别的少儿阅读、文史课堂以及线上的同品类视频、音频等产品会或许就成为了这一轮大语文改革的受益者。
主赛道固然市场最大,但受困于产品与教师,真正的成熟需要时日。可低年龄段的副赛道上,或许能早早通上风驰电掣的“复兴号”。
三、应试培训开道,
素质教育护航
多年来,在中国的培训圈里有个粗浅的分类:语数英培训就是应试类,音体美培训就是素质类。
被国家选为主要学科(没有任何偏见,只是事实如此,下同)的没有素质可言,而教育部定为相对边缘的学科反而十分有素质?
难道咱们党中央国务院就如此没有智商?
当然不是。无需拍马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当权者集中了一批全国最强的精英,教育部也的确有一批最懂教育的中国人。
必须承认,语数英(也包含理化生、史地政等考试学科)不仅是绝大部分中国人最需掌握的知识,也蕴藏了国人最需要的修养与素质。
不一一列举,只谈语文。
对于我们的母语,更好的运用这门语言进行交流与表达,更深刻的领会其文化与内涵,是我们每位国人不可缺少的能力与修养,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必须完成的“文化复兴”。
这么宏大的叙事投射到普通老百姓的内心,他们也会明白:学好语文不仅能帮帮助孩子考学,还能让孩子更善表达,更有内涵,更有魅力,更容易找媳妇(老公),甚至更容易当领导。。。
唐诗宋词的修炼,当然重要过唱歌跳舞,经史子集的积淀,更甚于琴棋书画。
这是什么?这是应试学科的素质教育。小时候积累素质、大一些更会考试,成年后润泽一生的素质教育。
所以,大语文在低年龄段的副赛道,不仅关系日后考学,还能关乎一生成长。不仅是应试教育的预先储备,还是更有价值的素质教育,是能与那些艺术类、特长类在同一战场争夺同一人群的素质教育。
应试学科的素质教育,作为从业者,你想通了吗?
四、焦虑型产品奠基,
炫耀型需求驱动
传统应试学科的培训,解决的是学生考试考学的问题,解决的是客户近期的焦虑,所以可以称之为焦虑型产品。由焦虑引发需求,被焦虑放大需求,是客户的焦虑将其一路保驾护航,成长为培训行业的主流产品。
而素质类培训,解决的是学生成长的问题,解决的是客户远期的焦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远期的焦虑其实不算焦虑,更多是一种期待。而期待的力量显然要远弱于焦虑,所以,素质类培训,需要寻找第二动力。
上面分析过了,大语文的培训是应试学科的素质教育,当然要遵循素质类产品的运作法则。那么,这个第二动力是什么呢?
回到人性上找答案。我想,这个第二动力就是炫耀。
我家娃娃去画画。画出一幅作品,拍照晒朋友圈,这是一位年轻妈妈(包括爸爸)多么好的晒娃主题!当这种晒的行为被围观、被点赞,围观和点赞就有可能成了监督与鞭策,炫耀的结果产生了自律。
一如在朋友圈里天天打卡运动的人们。
做大语文品类的机构,特别是做暂时远离升学考试的低龄段学员,要充分理解炫耀需求在产品运营中的地位和作用,用多多创造出这样场景与工具来供你们的用户进行炫耀,最好是低调奢华有内涵的炫耀。
我来抛砖引玉。
比如有创意的完课记录;
比如便利的作品展示;
比如有档次的“金句”传播;
比如有拍照意义的校区布置;
比如参与性强的各类活动,比赛;
。。。
总之,考学类的焦虑型的家长更务实,做好课程与服务是最主要的工作,而没有焦虑驱动的产品,就像非毕业班的大语文产品,需要更炫的创意,更精良的展示,更有逼格的设计,来帮助客户们进行更方便更显层次的“炫耀”,从而完成产品持续性消费的“第二动力”的构建。
【大秦老兵说】
1、炫耀动力说并不是阴谋论,利用人性的特点来完成客户需求的驱动是产品设计中堂堂正正的阳谋大道,没有必要有道德上的压力;
2、大语文未来最好要能有一套类似跆拳道“分层考级”的行业标准,或是学术标准,这对大语文教学的标准化和大语文产业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标准的主理人肯定是官方,但现在行业内的头部玩家应该大力的鼓与呼;
3、大语文培训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但愿现在的玩家们精心呵护她的成长,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涸泽而渔,杀鸡取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