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世界,中国高校专业不再“百年孤独”
导语
前段时间,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退出国际大学排名的消息引发热议。本质上看,这其实就是国内高校在自身国际地位上的一次博弈。通过这件事,我们再将目光聚焦在高校专业的国际认证中,会发现近些年我国高校专业通过国际机构认证的数量越来越多,国际认证似乎成为高校走向世界一条不错的道路。
01
发端于西方,国际认证已走过百年
高校专业国际认证起源于西方,率先踏足的是美国高校中的医学专业。1904 年,美国医学会成立医学教育和医院委员会(Councilon Medical Education and Hospitals),主要负责考察医学教育、推进医教改革等工作。次年,该委员会制定了医学院的评估体系,根据高校医学毕业生在执业资格考试中的通过率对学校进行专业评估。到了 1907 年,其又对 160 个医学院进行专业质量评估,并给出专业结论。虽然形式和内容与现代意义上的高校专业国际认证有所不同,但仍被普遍认为是高校专业国际认证的雏形。
美国高校医学专业认证制度的推行,不仅保障了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还间接促进了其他专业如商科、工程等专业的认证工作,陆续开始探索自身的国际化认证。在此过程中,一些国家的专业认证从国内逐步迈向国际,例如在商科专业领域,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起三个权威的国际认证体系,即 AACSB 国际认证(简称“北美体系”)、EQUIS 认证(简称“欧洲体系”)以及针对 MBA 教育的 AMBA 认证(简称“MBA 欧洲体系”)。
在工程专业领域,目前也已经形成了三个知名的国际认证体系,即“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和“都柏林协议”,其中“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被认为是世界上体系最完整、国际化程度最广泛、权威性最高的工程专业国际认证体系。
整体来看,高校专业的国际认证发展了一个世纪之久,一些专业已经形成了比较规范和完善的认证制度,另有一些专业的国际认证体系正在趋于成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专业教育质量。尤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开展专业国际认证是高校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专业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之一。
02
千禧年后,国际认证现中国身影
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下,许多高校专业为获得相应的资格证明,纷纷选择参加国际认证。通过获得国际认证,提高学校知名度和专业权威性,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前进发展的方向,我国也不例外。下面,以成立最早的商科国际认证体系“AACSB”为例,具体来看国际认证在我国高校专业的发展。
AACSB 认证是 1916 年由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等高校联合发起成立的。1997 年,AACSB 开始涉足国际认证,并于 2007 年扩大到我国范围。2007 年 4 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正式通过其认证,成为国内第一所获得认可的高校。此后,国内又有多所高校参加并通过认证。到了 2017 年,中国(包括港澳台)已有 47 所高校的商管学院通过认证,其中,中国大陆有 20 所,包括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 3 月,国内已有 35 所大学或商学院获此认证。正如业界公认,参与 AACSB 国际认证会给高校办学带来新思路和系统化的建设指导,能通过认证的商管学院,其办学质量不仅能受到行业的肯定,而且有利于国际合作。因此,越来越多的商管学院参与 AACSB 之类的国际认证中。
在传统商科、工科之外,我国医学领域也走在了国际认证的前沿。2020 年,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以“无条件通过”成绩正式获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医学教育认证机构认定,并公布了相关临床医学专业通过认证的 105 所高校名单。此举标志着我国医学教育标准和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医学教育认证质量得到国际认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表示,此次通过“WFME”的机构认定,意味着我国建立了国际实质等效的医学教育认证标准和认证体系。
近期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上,教育部相关发言人更是表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近些年发展成效显著,并着重强调在医学教育领域,通过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认定,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实质等效的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
03
杜绝闭门造车,但更应不卑不亢
前文不难看出,高校专业获得相关国际认证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首先对个人而言,开展专业认证工作,能有效帮助考生和家长在报考时选择更权威的专业;其次对各大高校来讲,通过认证可提高业内竞争力,进而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以及知名企业合作,也有助于高校专业完善自身教育培养目标和管理体系;最后对整个教育系统而言,开展专业认证工作,有助于促进我国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融合发展,减少“闭门造车”现象的发生。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楚认识到,国际认证不是万能的,高校各个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应被一些所谓的“国际化”“高大尚”的头衔所裹挟,要认准世界公认的含金量有保证的机构完成认证。一般而言,一项权威的专业国际认证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成本,经历严格且漫长的认证程序,绝不是“花钱一锤子买卖”就可以搞定的。
还以 AACSB 认证为例,正常情况下,一所高校通过其认证的时间大概需要花费 3~7 年之久,具体流程大约需要经过申请会员、资格审核申请、指派导师、提交 iSER 审核、完成最终版自评报告、入校评估、持续改进等几大阶段。上到宏观指导的战略使命,下到微观实施的教学安排,AACSB 认证的标准几乎覆盖了院校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含金量自然不低。
此外,我们更应具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能力和决心。当下,在高校专业国际认证体系中,西方国家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大多以认证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而非体系的构建者。未来,我们需要更多尝试建立自身的认证体系,并广泛吸纳国外高校专业参与认证。诚然,秩序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体系的构建更需背后强大学术文化底蕴的支撑,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一个拥有两千余所高校的国家,理应有这样的底气和“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