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放:游客涌入,黄牛失意
导语
近日,“郑州大学自制学校内部二维码让学生和工作人员扫码入校”一事被发布至互联网,高校是否应该对外开放再次引发热议。央视网刊曾在月前发文《大学校门,该打开了》,表示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一些封闭许久的高校陆续打开大门,向外界“有序开放”。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在校老师,都需要出入校园生活、社交、学习或工作。然而,“大妈进校园挖菜疑采走学生毕业材料”“校园实验竹林被刻字”等新闻时有发生。大学校园开放是必然,但如何开放,多年来似乎还没有找到一个最优解。
01
大学黄牛里的“一门心思”
今年新学期开学,大学中的黄牛生意又开始伺机而动。受此前疫情影响,大部分开放游客预约的高校还未完全恢复,如北大、厦大、武汉大学等暂时只支持校友入校或在校生带亲友预约。而与此同时,我国旅游市场呈现“稳开高走持续回暖”格局,升温迅速。各大知名高校门口除来打卡拍照的游客,还有“拉客带客”的黄牛,六十块钻狗洞、两百块乘车进入是当前的普遍报价,但机会也不常有。
网友爆料,“北大黄牛”要价200元
武汉大学曾表示,利用授权或预约车搭载校外人员违规进校的,学校将违规载人的车辆纳入黑名单取消授权或禁止预约进校,并将相关车主信息通报所在单位加强教育,另一方面提请公安机关开展打击处理。北京大学也在“学生预约访客”系统中明确表示,不得利用该系统进行牟利活动,情节严重或造成不良影响的,依据校规校纪进行处理,但各校黄牛依旧屡禁不止。在黄牛之外,也有热心在校生为游客免费预约进校名额。
我国高校大多数都采取半封闭式管理,几乎都设有围墙与外部市政道路隔离,校园大门严格控制车辆出入,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提高,一些大学开始采用开放式管理,允许外部人员进入校园,促进校园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纵观近年来的相关政策,无论是 2015 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还是各地方提及的高等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都曾明确表示,鼓励高校开放校园,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而此开放非彼开放,在种种不文明参观、人流量密集等情况下,游客、周遭居民与学生时常成为对立面。
02
历史的围墙将被打破?
我国高校最早由书院模式发展而来,“院者,周坦也”,院墙包围的书院设计,奠定了后续我国高校校园建设的基本方向,校园布局方式同样遵循一定的尊卑秩序,如主教学楼一次坐落在纵轴线上,轴线两侧分布教职工宿舍等。而后,借鉴国外大学模式建造,成为一段时期内的主流模式,如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设计的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蔡元培建设的北京大学等等,更多的则是借鉴苏联大学模式。不过,围墙式设计几乎从未改变。
早期我国也有一些高校曾经做过拆除围墙的尝试。1993 年,北京大学推倒了南门外一段约六百米的围墙,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 25000 平方米的商业街。其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内地大学最早尝试的“ 破墙”,但出于学校安全、校园管理等因素的考虑,高校拆除“ 围墙”的尝试被迅速地堵上了。
在去年的“两会”上,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曾表示,高校打破围墙将是“一种趋势”;今年“两会”,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带来了“校园优质文化资源如何融入城市街区建设”等提案,并且该校部分围墙已经拆除与街区相连,未来还将继续把美育教育资源、文化资源等向市民开放。但整体来看,选择“破墙”融入社会的高校还属少数,更多的高校选择远离城市,打造大学城。
不过,“是否开放大学校园”这一议题似乎并不广泛存在于国外。归根结底,是由于文化、环境等因素影响,二者在大学发展建设过程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无墙”状态,贯穿国外大部分高校始终。
03
大学里的游客、居民和学生
或许高校打破围墙会是“一种趋势”,但这种趋势似乎并不能适用于每一所高校。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走出家门,感受名校风采也成为很多家长的不二选择。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气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尤其是如上文中提及的清北、武大、厦大等热门院校。
虽然社会对校园旅游报以极大的热情,但这项旅游产业尚未有完善的法律政策支持,也没有在所有校园内部形成管理体系,因此校园游多为散客形式,能参观到的也仅是校园室外景观。另外,学校并没有站在校园旅游的主导地位,校园游更多的是由旅行社及其他职能部门组织,高校更多是“被参与”到校园旅游中。
武汉大学曾表示,校内樱花开放观赏每年耗资近千万,虽然会配备志愿者,但也无法满足所有公众需求。大量的游客涌入校园,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干扰和影响,甚至会对校园安全和秩序造成潜在威胁。
除高校旅游业外,校内资源如体育馆、游泳馆、图书馆、博物馆等也是许多社会公众的需求所在。部分高校采取预约付费制进行管理。但也有高校在开放校园后遇到了操场上外部人员多于学生,小孩在操场玩耍影响使用等情况,迫于无奈,一些高校采取从随意出入变为刷学生卡/身份证进入,增加入校门槛。
“大学生在玩一种很新的信任”一词条在近期履上热搜,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普遍欠缺,在开放校园之后,校内人员组成变得复杂,如何分区管理,哪些区域开放参观,哪些区域仅限师生进入等等,都是校方在开放校园之前,需要做足的准备工作。
结语
“蹭”名师讲座,领略校园历史底蕴,共享校内硬件资源……简单罗列,开放校园的优点比比皆是。但归根结底,大学是学术场所,“打破围墙”后,管理难度提升,社会安全隐患随之而来。合理设置与使用围墙或许并不会对校园的开放形成阻隔,反而能更好保证学生于社会人员的互动交流。大学校园可以开放,但不能本末倒置,影响到校内师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参考资料:
[1] 陈之曦.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放式校园空间改造[D].北京:清华大学,2014.12.
[2] 赵婵琴.开放社区议题下我国大学校园开放的机遇与挑战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