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快陪练陆文勇:做一件价值永久的事儿-黑板洞察官网

院校:中欧商学院

出生日期:1987年

地域:江苏泰州

融资轮次及估值:Pre-A

团队规模:300人

行业:素质教育行业

导语:

陆文勇还没创办快陪练之前,舵舟就在约他的专访。他非常值得关注,BAT出身,27岁就参与创办了独角兽公司e袋洗,在他任职e袋洗CEO的几年,公司发展迅速。且在整个过程中,他非常低调,更让这其中的内容令人好奇。

 

2017年,陆文勇卸任e袋洗,沉寂9个月后创办快陪练,获得了高榕资本领投,IDG跟投,多名知名人士参与的5000 万人民币(等值美金)天使融资。据IT桔子数据,该笔融资刷新了艺术教育领域天使轮融资的最高记录。

 

而根据刚刚公布的消息,快陪练宣布已完成1000万美金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CCV创世伙伴资本领投、高榕资本、IDG资本及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前美团COO干嘉伟个人参与跟投。在2018年,快陪练的月营收就破了千万。

 

这也是一篇约了一年终于成行的专访。内容将分上下两篇:上文是陆文勇的使命是什么?从何而来?下文,我们来聊,快陪练成绩背后整个团队的成长。

 

全文:8707字

1

帮助别人更幸福,自己也就有价值了

舵舟:陆文勇是移动互联网老兵,快陪练是下半场新生代,新老结合。这次采访围绕两大要点,为什么选择做这个事儿,以及到目前为止的打法是什么?

陆文勇:我创办未来橙教育的使命,是希望能够陪伴孩子快乐成长,成就孩子更好的未来。快陪练作为未来橙教育的第一主打产品,是为了让孩子爱上音乐,快乐练琴。

这个使命从何而来?首先,我选择做教育是因为我偏向于做精神层面的事情。因为我觉得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比改变他的物质生活更有意义。世界上有太多富裕但不幸福的人了,我觉得也可以有大量幸福的普通人。我能够在此帮助到大家,是我人生的终极价值。

舵舟:你把让别人幸福当做自己的使命?为什么?

陆文勇:关于这个的思考有很多年了。很小的时候,我就问爸妈和老师,这个世界有多大啊?没有人能给到清晰的答案。我就知道我在地球上,然后我拿着一支笔在桌子上画,首先是我们泰州,然后是江苏省,中国,地球,然后是银河系。画到宇宙边缘就卡住了,外面是什么呢?全是问号。

后来我经历了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不断学习不断考试,终于到了大学突然释放了。我可以尝试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参加歌手比赛,厨艺大赛,舞蹈比赛,干了这么多事情之后,我问自己,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为了什么事情活着?

想不太清楚,那就继续思考我接下来要干嘛。我去问老师,问同学要他们的答案,同学们没空理我,都在忙着玩。老师很不解,说你想这么多干吗?就想想怎么找个好工作。这个不对,找个好工作肯定不是我人生目的,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后来我读了很多历史书,看看古人怎么想这个事情的。又看了很多哲学书,发现哲学的终极是宗教,而宗教有一个共同特点——通过总结人类最高智慧,去指导人类的生活和意义。

研究到最后发现人类的终局都是一样的。你所拥有的人生,只是从出生到死亡的那个过程,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到死亡那一刻就都没有了,消失了。既然每个人都得死,我想那总得死得有意义吧。我应该做点什么,让我的生命比较有价值。

三大宗教最核心的共通点是什么?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精彩更美好。它们总结了人生的三大阶段:首先让自己生存和体验生活,其次让别人生活得幸福,再次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好。虽然有些人永远走不到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但人生终极成长路径就是这个样子。

人的成长需要不断地获得反馈,一旦反馈停止,就会非常没有成就感和幸福感。比如说有太多的朋友,他很有钱但是他很痛苦。因为他花钱到一定程度,感官刺激就结束了,就没有反馈了,幸福感和金钱不是必然联系的。所以我就得出,帮助别人生活得更加幸福这件事比较有意义。

怎么帮助人呢?首先自己得知道什么叫精彩,才能告诉别人什么叫精彩,才有可能让世界变得更精彩。我本身就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我先自己体验,自己折腾,折腾完我总结出来,告诉你我看到的世界的样子,然后一起动手去做。

2

想去帮助更多人,

创业是最具可能性的选择

舵舟:折腾到现在,你感觉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画像是什么?

陆文勇:这个世界的画像比较复杂,世界的存在就是为了经历,经历本身就是人生。你经历的不论是痛苦还是快乐,就是你人生的价值。所以,尽可能的幸福一点。

舵舟:你一定是经历了不幸福的事情,才会如此看重幸福。

陆文勇:我看到很多人的不幸福,自己也经历过。比如我以前的学习是很痛苦的,所有人都告诉我必须考上大学,我必须怎么样怎么样,整个过程是压迫式的,中间没有主动思考的机会。

上学之前,还能思考到宇宙,但求学那么多年,都没有思考过一件特别有意义的问题。每天的思考是怎么回去不挨骂,怎么把考试考好。而且我不是一个学霸,我的学习兴趣源自于反馈。比如我小学语文很好,就因为语文老师经常表扬我日记写得真棒,每天在班里读,后来我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只要不给我兴趣反馈的学科,我基本上就没兴趣学。所以我感觉那么多年的教育,就像在一个黑暗的隧道里不断的往前爬。爬到下一个阶段,再爬到下一个阶段,到了大学,就像在洞里看到了一片阳光洒进来。然后跳出去看到了整片森林,里面有动物,有花草,所以大学是很开心的。我还故意报了一个远的大学,跑到东北去了。这样我爸妈就管不了我,也没有人知道我的过去。

舵舟:看来过去有不少故事。

陆文勇:过去被管着,是一个比较痛苦的经历。在大学,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去尝试,可以让我们的人生过得更完整一点。你看现在毕业生匹配率多低啊,大部分都没有做大学专业的工作,都分散到别的地方去了。

那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学你不擅长也不喜欢的事情呢?我觉得这个世界上95%的人,正在做自己不擅长和不喜欢的事情。他认为这是工作,所以工作等于痛苦。其实找到了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后,工作一定是快乐的。很多人内心是不幸福的,他的工作状态很沮丧,我对这个感受比较深。因为我身边很多人都这样,上大学的时候就这样,毕业以后还是这样。

舵舟:你的目标,是在大学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

陆文勇:早就已经确定了。

舵舟:那你之后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遵照这个原则去选择的?

陆文勇:对。

舵舟:年轻时研究哲学,宗教的人不少,好多人研究着就云里雾里了,自以为高深。为什么你可以把思考的东西实践出来?

陆文勇:我觉得我还不够优秀,还可以变得更好,更多的把我的思想变成现实。我认为所谓的懂得了这个道理,但没有变成现实的,是因为你根本就没懂,或者不想做而已。世界是精神的外化,你遇到了这些事情,见到了这些人,让你感觉到快乐,让你感觉到痛,都缘起于你的内心。

当你内心足够相信并且想去做,是可以做出来的,这个也跟自身的意志力有关。我在大学里研究的事情,我觉得很有意思,后面我就逐渐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过去十年所发生的事情,在我十年之前想到了的,有70%到80%。

舵舟:那讲讲你想到的和发生的。

陆文勇:第一,我一定要在大学创业。因为我发现想改变这个世界,想去影响更多人,最快的方法,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创业。创业是什么?是打造一个有价值的事情,去影响更多人。所有老师都很诧异,说你大二就去创业了?你不好好学习吗?我说我在实践中更能找到自己该学的东西,因为我大一就知道了毕业的就业率匹配度很差。

创业者有很多种,一种是逼出来的,一种是他特别想干。我的确就属于特别想干的那种,我就特别想出去弄一点事情。后来在大学陆续搞了梦想图书馆,数码电子,校园优惠网站等等。

我以终极使命来倒推自己,每几年应该干什么样的事情都会提前规划好。而且一定不能短视,干的任何事情都是长期行为。比如说我没有毕业后就把在学校的生意卖掉,因为我要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而不是在一个小城市拿一个还不错的收入,没意义。我在大学就挣到了上百万,所以我北京的房子,有很大一部分是我当时大学挣的钱。

3

毕业8个月管理近200人

百度两年轮值三岗

为了终极目标蓄势

(1)阶段性归零

舵舟:很多人都会说“以终为始”这个词,我想问你和他们说的,有什么不一样?

陆文勇:我面试过太多人了,我问你的三观是什么?你的世界观是什么,人生观是什么?大部分人是回答不上来的。很多人说我是以终为始的,我看得长远。好,那么你毕业五年之内,你在乎薪水还是在乎成长?大部分人选择薪水,涨一千块钱就走。我大学时期一个月就能挣好几万,但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工资1600。我可以忍受薪资降十倍以上,就为了成长,但是很多人是抗拒这样的,他们会选择眼前。

舵舟:你有钱啊,我们可能连房租都付不起。

陆文勇你越这么想,就越付不起房租。我到北京之后,就把自己的银行卡封存了。我不动自己的钱,就以一个正常的毕业生去应对生活。我租了一个四五平的半地下室,月租几百块,在人民大学对面,就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床。

专访快陪练陆文勇:做一件价值永久的事儿-黑板洞察官网

舵舟:即便选择成长,但有钱,为什么不可以生活好一点,非得从地下室开始?

陆文勇:我的思维方式是,我必须亲身体会这个阶段中真实发生的事情,我才能够去学习。我只有经历过北漂的生活,我才能够懂他们,我才能够逐渐归零。我习惯性归零,我特别认可七年就是一辈子,那么现在重新开始。而且我在每个阶段都会量入为出,比如说今年我挣不到五千,我就不会花超出五千,没有收入我就不花钱。我一定根据当时的状态确定自己的情况。

我在那个半地下室呆了将近两个月,没有马上找工作。而我身边的同学到了北京第一件事情,是疯狂投简历,看看哪家公司要自己,就快速去工作然后把房租付了。这是很短视的行为,你思考过你擅长做什么了吗?你人生的终极梦想是什么?没有,人家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年轻人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基本决定了你的职业认知。

我面试了那么多人,非常明显的感受,第一份工作决定了这个人一半以上的职业概念。你当时那么草率的决定,后面你觉得自己失败,这是必然的,开始就很草率。

那两个月,我在地下室查资料思考我未来应该干什么,直到有一天我知道了团购。我在地下室遇到一对干团购的小情侣,我听他们讲了一下觉得有戏。当时已经有信息时代的巨头,还有物质时代的巨头了,那未来在服务领域,也一定会出现一家BAT级的公司。这样的公司能够给很多人创造价值,所以一定值钱,我决定进这个行业。

那到底是自己干?还是进入一家公司?我有创业经历,按理应该自己干。但我想,既然我人生的终极价值在那里,为什么不先学习呢?学习了我再做长远打算。所以我把自己的创业周期往后拉了三五年,加入了24券,成为了一名薪水1600元的市场专员。

(2)火箭升职

24券的工作很有意思,我工作的第一周给CEO写了信。最近我还找出来,发到了我们老同事的群。信的大体意思说,我敢拿只有以前几十分之一的薪水,我愿意从头开始干,表明我的决心,我只要能生存下去就可以了。我这个人为了长远的发展,可以随时调节自己的生活状态,早上一碗白粥倒进去就行。

面试的时候,24券还没有HR,是网管面的我。我说我想做销售,对方说销售已招满。我问还有没有别的岗位?他说市场部还招人,觉得我还不错,就把我推给了市场部。面试我的市场老大,现在是快陪练的市场合伙人。

当时的领导跟我说,明天有个会,要不你先去拓展一点关系?我属于还没入职就开始工作了。记得那是清华的学生会副主席搞的互联网讨论会,我们现在还是朋友。在那个会上,我跟所有人认识了一遍,交换了名片。还代表24券谈了好几个合作,并上台做了一下分享。

周一入职24券,我把结论做好发给我的领导,她很惊讶你怎么都干完了?我说我把自己当作老板,所以干完了。一个月之后我就升职了,薪资翻两倍。三个月做到经理,薪水到了六千,9个月升到全国负责人,薪水没涨多少,也就不到一万的样子。2011年3月份,我开始管理一个单独的部门,一近200人。

舵舟:24岁就管近200人了?

陆文勇:是的,我在这家公司没挣到什么薪水,但我挣到了经验,我的管理能力大幅度提升。

舵舟:你怎么做到升职这么快?

陆文勇:我对自己的角色认知——未来一定是一个CEO。所以我现在就要用CEO的标准要求自己,那我就应该把事情做好,没有办法就想办法,所以升职幅度大。我在乎的是5年10年,不自在乎今年的得失,不在乎老板是给我涨一千,还是涨三千,不重要。我在乎的是这个职位能不能带给我成长,如果带给我成长了,我会加倍努力创造价值。到我2011年底离开,我们市场推广部门创造的毛利是全公司的三分之一。

(3)急流勇退

舵舟:地位很高啊,怎么会离开?

陆文勇:所以当时公司不让我走。原因很简单,还是立足长远。我觉得自己只是运气好,我不觉得自己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成长太快了,一个刚刚毕业的人,管理一个分布在全国的近200人团队,有太多地方不足了。所以我想去大公司补一下基本功,看看人家怎么管好那么多人的。第二,我想给自己一个缓冲,不要那么激进。

舵舟:激进有什么坏处?

陆文勇:很容易觉得自己很牛逼,觉得自己是个成功者,我身边太多这样的人了,太多太多。

舵舟:他们有什么具体表现吗?

陆文勇:具体的表现就是,永远职位比成长更重要,永远收入比成长更重要。

舵舟:最后会导致什么?

陆文勇:导致很多年过去了,他们还是那个水平。成长速度很慢,公司越换越小,职位越来越高,有什么用呢?这公司就5个人,你是CEO又怎样?

那段时间看那么多人创业,也学到了很多。如果一家公司有战略缺陷,战略布局被外界牵着走,就很难成功。被牵着走,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而去迎合外界。就像一个人,你过多在意外界的看法,就没法专注于自己内心的成长。比如说我当初如果顺应我父母的要求去做公务员,可能就不会很好。我有自知之明,我还是自己折腾吧。创始人跟创始团队的认知决定了他的选择,选择决定了他的成败。

在选择去百度的时候,我甚至拿到了联创的OFFER,市场总监的OFFER。但我还是选择百度——最低的职位,因为我知道自己Hold不住。对方说你特别适合创业,我说时间没到,我要去大公司学习一下管理和内部流程。

做这个决定是非常大的挑战。你一定要立足长远,不然就会被现实的力量所困倒。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从下往上走,心态上是容易接受的,但从上往下走,是缺乏勇气的,名利始终在牵绊一个人的心智。当名利更低的时候,你会觉得没面子。朋友会怎么说?我妈怎么跟别人介绍我呢?大家会非常在乎这件事情。

我不在乎,我觉得人生有波线是很好的。去经历一次正规军的打法是必要的,之前我是野战军嘛。当时舍弃到什么程度?我在24券是有助理的,我做汇报之前,有人帮我做整理部门情况,有人帮我做数据分析,有人帮我做美工,最后我来做汇总。

到百度后我的薪水和职级都很低,当时带了一个项目组,团队的4个人还不完全跟我汇报。任何事情都需要自己做,但我的PPT做得太丑了,好歹是一个Team负责人。那我就天天在研究,去网上搜PPT怎么做?excel函数公式怎么写?去问211、985的实习生们。人家觉得你太low了,接受被鄙视的眼神,怎么这个都不会?那就承受,半年时间我都在承受心理落差,补基本功。我能接受,因为我接受了这些,才能成就未来更好的自己。

(4)边学边等

我出来以后跟百度合作,李彦宏很疑惑,怎么当时给你定这么低的职级?我在底层待着,HR是发现不了我的。但我从百度走的时候,基本上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都是我的朋友。

舵舟:你做了什么?

陆文勇:解决问题,帮助更多人,支持更多人,所以就是朋友了。现在我们公司内部沟通工具上,有一句话——成长和真诚比职位更重要。当你足够真诚,当你成长足够快的时候,你的职位根本就不是问题。这才有了后来李彦宏非常信任我们,并投资了我们的。

舵舟:你学到了什么?

陆文勇:一个几万人的公司运作体系是什么样子的。

舵舟:奥秘在哪?

陆文勇:从高的层次来说,有好的文化制度,有很多好的人才。其实你不一定要准确学到什么东西,你知道一个大的体系是怎么运转的就行了。全世界大的体系都是这样运转的,你只要搞清楚一件事情,其他事情你就都知道了。我在百度两年轮岗三个职位,产品、运营、渠道,很少有人这么做,但我需要学习。

我在百度限定了自己的工作时间,是一到三年,后来我两年零三个月离开。面试的时候我就说清楚了这个事情,HR和我的上司都觉得很奇怪,我都还没让你入职,你就告诉我你啥时候要走。他说你是第一个这么做的,还蛮真诚。

我说有一点你可以放心,我一定会自己走,所以你不用刻意培养我。第二,你放心,我一定会创造价值,只要我在。他决定让我加入了,我就得以有机会从一个不会做产品的人变成产品经理。这一点,百度还是很开放的。

我花了两三年,一边学一边等一个机会。移动互联网起来了,滴滴都已经融了那么多轮资,我们同事都已经是滴滴的CTO了,美团也起来了,很多互联网公司都起来了。我说时间差不多到了,再不出来,可能就晚了。我要在移动互联网去做一些事情,去影响很多人。

我简单考虑了一下,衣食住行,出行有携程、滴滴,到店消费有美团点评,整个生活层面中,家庭服务还没有一家大的,我想成为移动互联网家庭服务当中最大的一家。具体怎么做没想好,先辞职,辞完再想。时间到了,我必须要逼自己下决定。我在百度没休过假,假期累计在那里,所以我离职一个月之后,才停止发工资。

我的运气真的还不错,老天爷对我挺眷顾的。我特别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个机会来促成。当时我特别想做家庭服务,在车库咖啡遇到了腾讯的投资人,他说你不错啊,我以后投资你挺好的。几个月后我干了e袋洗,腾讯也成为了我们天使投资人。

我觉得很有意思,当你强烈想干一件事情,当下不一定会实现,几年之后有可能就会实现,这就是吸引力法则。吸引力法则有一个反馈周期,你想了很久,几年之后就会发生。我在大学的时候,思考自己人生的画面是这样的。毕业之后大概会去一家大公司工作,出来之后可能会遇到一个传统行业比较有专业影响力的人,跟他一起合伙干公司,结果就真的是这样子。

后来我遇到了荣昌的创始人,他不断说服我加入。找了我三次,第三次是在我家里,2013年的圣诞节当天。我思考了一下说行,一起干,我又放弃了自主创业的机会。我当时放弃的核心原因是,我觉得在专业领域是需要know how的,是需要知道行业深度的,这样成功概率会更大。

既然我定的是终极目标,去带给人更好的生活,那当下舍弃是没关系的,所以我接受了联创的身份。基本上我每次都是这个状态,当能够到总监位置的时候,我做高级经理,当能做副总裁的时候,我做总监。往后压一压是能储备能量的,等到了临界点就会弹起来了。

包括这次从e袋洗CEO的位置上离开,我花了9个月时间思考。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意味着他失业9个月。在这大半年时间,我在思考我未来要做什么。正常的职业经理人,应该在三个月之内立马去工作。这中间,我拒绝掉了N个offer,都是很贵的。我人生中就没拿到过那么多工资,你可以理解为年损失千万级。

我要抵抗那么多诱惑,一直努力Hold住自己。其实到最后还是蛮崩溃的,到最后三个月我感觉完蛋了,咋还没想出来干什么呢?我一开始的预期,三到六个月应该够了吧。后面一熬就到了9个月时间,终于有了想做的事情。

专访快陪练陆文勇:做一件价值永久的事儿-黑板洞察官网

4

回归终极目标:成就他人,

就是成就自己

(1)做一件价值永久的事儿

舵舟:你的思考框架是什么?最后怎么找到“快陪练”这个结果的?

陆文勇:思考框架还是以终极目标为准,我要让更多人生活更美好更幸福。第二,这个事情不是今天出来的一个小程序,明天出来的一个新零售风口,这些所谓风口型的事情。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所以我不能去follow一个大部分人在选择的事情。可能我性格比较保守,我希望能够做出一个价值永恒,需求不变的事情。而且在此基础上,不断积攒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know how。从而有一天,我一定会成功,一定会做得很好。

(2)做一件认知层面的事儿

第二,我要做非物质层面的事情,不是给你提供吃喝。一个人真正获得幸福,底线是物质,上限一定是精神,中间是不断的成长带来的成就感。整个社会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富有,未来的大部分消费一定是在精神层面,少部分消费在物质层面。比如我们现在工资里,吃饭能占多少消费?即便你每天吃最好的美食,也吃不了多少钱,物质消费的绝对值会增长,但比例会减少,精神层面的消费比例会大幅增长。

而精神层面的消费又分两种,一种在底层,一种在表面。教育就属于第一种,他在底层改变一个人的认知系统,从而让人生活得更好。娱乐属于即时的刺激,能让人很开心,但不管开心之后是什么。我愿意干第一种,第二种我也不太擅长。我更愿意去做当代的鲁迅,弃医从文,去做精神层面,价值长久的事情,所以我选了教育。

(3)做个性化的教育

而教育又分了应试教育(K12),还有素质教育。K12诞生了很多巨头,新东方,好未来都是。他们是标准化教育产品,即我告诉你知识。

我认为真正的学习不是学知识,而是学习认知。我经常跟公司的同学说的一句话,一个成年人的学习,不在于吸取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自己的认知迭代与否,迭代了就是成长了。你读了多少书,看了多少东西,工作多少年都没用,认知有没有提升才是关键。

第四,我认为标准化的学科教育,是过去时代的产物,是科举时代的产物,国家判断一个人是否勤奋,是否聪明,考试就行了。但在未来,一个人的竞争力并不来自于纯粹的标准化教育,甚至我觉得未来的教育必定是个性化的。

世界存在的本源是什么?是不同,不是相同。如果咱们都长得一样,做的事情都一样,那社会的价值如何体现?既然每个人都不一样,凭什么咱俩都得学一个课本,做一个事情?我擅长做这个,你让我多学点这个东西就行了,所以我认为个性化教育才是未来。

我认为未来所有的标准化教育都会转向个性化教育。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会替代掉大部分标准化的事情。现在的翻译器可以到什么程度?说完话立刻就翻译出来了。想象一下如果到6G时代,算法足够快了,它都能猜想了,你不用说,他就捕捉到你的脑电波了。这时你学习标准技能干什么?机器人都帮你干完了。

到了人工智能时代,标准化的工种都会被替代。这意味着什么?教育本质上是为了提高生存技能的竞争力,你的工种都被代替了,你学习什么?AI时代,人类互相竞争的是什么?创造力,审美能力,情商、财商它没法替代。新素质教育是未来十年、20年最好的教育,我相信精英教育现在都在教这些东西。

(5)做线上教育

在未来,你为什么要跟一个机器人比谁算数更快呢?我认为未来的教育一定会偏向于素质教育,而且是我所定义的新素质教育,这是未来很大的方向。那么在此基础上,我做线上还是线下呢?其实线下有很多机会,比如说托儿班很挣钱,但那就是一个生意。教育本质上是个性化,个性化需要什么,数据。所以我觉得马云真的很牛逼,真正把阿里云做起来了,并在不断获取数据石油。

所以你必须做线上教育,来采集大量的数据帮助孩子做个性化学习。那么在线素质教育再往下分析,最大的是兴趣教育,琴棋书画。当每一个小孩到了三四岁,家长们就开始思考孩子喜欢什么,你学唱歌?你学钢琴?学打篮球?学跆拳道?兴趣教育是一个孩子的基础判定。

而兴趣教育中最大的品类是什么?音乐,这是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的东西,受众够广,市场也足够大。我举个例子,在座的三位,谁能起来跳个舞?很难吧,再说画画,咱们去看画展,能看出点啥来不?也很难。唱歌呢,即便五音不全,也能来一首。

(6)选最大的品类

而音乐中,最大的品类是钢琴。钢琴练习中最大的痛点是有人教,没人陪练,所以整个教育是不闭环的。钢琴需要每天都练习,但没有人陪,这个时候孩子第一反应是什么?太痛苦了,太孤独了,没有人帮我,你们还都在骂我。这就导致大多数人就放弃了。整个中国国民音乐素养很低,这是客观事实。欧洲一个小家庭就是一个合唱团,中国呢?顶多广场舞上能放点歌曲。

当了解到事情是这个样子的,我明白这个行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了——训练效果一直不好,就导致恶性循环,导致这个行业更加挣不到钱,而需求是存在的。那怎么改变这个行业呢?我选那个最空白的事情,一个能从10分做到60分的事情,而不是60分做到80分的事情。我不做钢琴教学,我就做钢琴陪练,因为它改变足够大,可以把教育闭环,能够提升效率,就必然能产生巨大的收益。

(7)做最大的增量

最后,事实证明这个行业发展很快。从哲学体系到具体的商业运作都是合理的,而且这个市场又很大。陪练市场大概等于整个音乐教育市场,相当于你在同样一个行业里,做了一倍的增量。这一倍增量足以包裹整个行业,也就是说你想在一个行业里打造垂直生态,一定要做这个行业里的巨大增量价值,这样别人才会跟你合作。

为什么你可以成为武林盟主?因为跟你合作可以获得更多价值。所以你必须撬动一个行业大百分比的变化,才有可能去影响行业。如果你只影响了行业的5%,那是没有感觉,你也不会拥有足够资源去干这个事儿。

而钢琴教育这个行业足够分散,当你拥有这个行业30%的力量的时候,意味着什么?你就可以支持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变得更强,所以我们是一家S2B2C的公司。我们是生态赋能公司,我们支持大家干的更好,让教育更好。我们的企业文化是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