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背面:蓄势待发的“新”职业教育
导语:
6月8日下午5点,随着最后一声高考铃声响起。学生们停下手中的笔,交上英语卷纸,三五成群地走出校门。有的人神情轻松,有的人神情懊恼,有的人忙着呼朋引伴,准备发泄一通。
然而,对于广大考生来说,高考结束了,人生才刚刚开始。高考之后,何去何从,成为大多数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据人民日报报道,今年全国高考人数1031万,创近10年人数新高。另一方面,今年5月,在政府报告中,国务院发出了“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倡议。
政府大力发展职业高校的背后,是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新职业”人才稀缺,而综合性大学却没有办法满足社会这种需要。
新职业教育,成为越来越多学生的可能选项。教育,没有最好,只有合适。
(一)80%的人应该上职业教育
“不想找工作,考研吧!”
这是面临毕业的大四学生宿舍,睡觉前室友们谈论最多的一件事。根据网络数据表明,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达290万,比2018年人数多了52万,相当于每8个大学生,有3个选择考研。
考研人数激增的背后,反映着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然而,大学生不愿意就业的另一面,是社会发展所造成的人才稀缺。
根据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的预测,被称为“新码农”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高居榜首,2020年人才缺口预测达750万人,2025年人才缺口预测达950万。
图注:数据来源:《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
然而,对于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人才需求,大学教育似乎显得力不从心,“毕业即失业”的魔咒徘徊在不少毕业生的心头。那么,是什么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第一,大学扩招。大学高速扩招导致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高等教育市场,1999年大学生人数增幅47.4%,2000年增幅为38.16%,2001年为21.61%,到2003高等院校人数超过1000万。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二本三本、高职成为重灾区。
第二,被迫分流。在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方面,中国教育是坍塌的,不少大学生填志愿的时候非常盲目,真正上大学后发现所学专业不是自己想学的,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第三,专业脱节。很多大学对专业的设置与工作是脱离的,应届毕业生进入企业需要重新培训。
面对失业的残酷现实,大学生也开始一系列的自救行为。可以说,市面上所有培训的红火,和大学的“失职”很有关系。
面对失业率逐渐升高的问题,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比如说,2014年国务院就曾提出过“万众创业,大众创新”,鼓励大学生创业。然而,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当创业者,大多数还是更适合在公司上班。
而在今年,国家在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更是前所未有。2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了“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的说法。
从财政预算来看。2017年,全国职业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达3350亿元;2018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投入达187亿元,较2014年增长了64%。高职生均拨款制度,全国平均水平已达生均1.2万元。
2019年5月8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高职扩招专项工作情况和《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主要内容。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表示:“今年高职将扩招100万人,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临门一脚”,直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
扩招100万人是什么概念?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全国普通本专科共招生790.99万人,普通专科招生368.83万人。这意味着,今年高职扩招人数占去年全年专科招生人数的近三分之一。
(二)何为“新”职业教育
尽管,职业教育越发受到政府的重视,市场强烈需求的渴望,其社会认可度仍旧不高。在大部分国人观念中,上职业学校只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谋生手段。
大部分家长,更看重毕业后所获得一纸学历,希望自己孩子能够进入国家所设计的人才选拔的机制中。而读技校对家长来说则是一件没办法的事情,中专生、技校生、高职生也最终只是流向生产线上最底端的工人,而不是工程师。
究其根源,问题出在了我国传统上相对单一的教育评价体系。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当代版本,大学有太多的“名誉”成分,职业教育给人“低人一等”的感觉。
然而,随着新技术的到来,职业教育的定义发生了新的变化。宽泛一点来说,“新职业教育”就是传统大学里面不教的,而市场需求又很旺盛的职业。应该来说,所有的互联网职业、人工智能时代的职业,都是新职业,与之相关的教育都在新职业教育的范畴。
在搜狗百科上,新职业的定义是指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存在一定规模的从业人员,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职业技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未收录的职业。
2019年4月1日,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局正式向社会发布了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电子竞技员、无人机驾驶员、农业经理人、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等13个新职业信息。
每一次社会变革,这样的变化都会发生。工业革命来临时,大量农民离开土地成为产业工人;100多年前汽车出现在纽约街头,马车夫们纷纷升级成出租车司机……机器换人、万物互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大幅提升生产力的同时,也对产业工人提出了全新技能需求。
也许,在未来,不论是工厂的流水线工人,还是餐馆的服务员,都是能够敲代码的IT人才在远程控制。
众所周知,互联网只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一个开胃菜而已,而互联网对产业的颠覆和赋能大家有目共睹。
而从互联网行业发展历程来说,技术是第一个吃到行业发展红利的职位。原因很简单,先得有产品,再有好产品。先有技术生产出产品,再有运营的产品反馈和产品经理的产品需求。
那么问题来了,根据过去的统计数据,一线新增的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职业大学又在哪里呢?新职业大学又有哪些特异之处呢?
(三)一所专注IT的新职业大学
谈起现代职业教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绕不开的话题。在德国,75%以上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他们的目的很明确,既“为了未来的工作而学习”,学生的职业培训在学校和知名企业中进行,并且以企业培训为主。
作为德国职业教育最主要的形式, “双元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的职业教育模式。根据受教育者与企业签订的以私法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合同。
德国双元制模式学制为2~3.5 年, 一般主体为中学毕业生, 其智力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 培养目标为技术管理人员。教学分别在企业和职业学校里交替进行, 约60%-70%时间在企业, 40%-30%时间在学校。受教育者在企业以“学徒”身份、在职业学校则以“学生”身份接受完整、正规的职业教育。
近些年国家一直在引进德国“双元制”教学,上到政府,下到企业,建立“双元制”职业教育学校。江苏省是高考大省,也是高校改革的急先锋,而在2019年江苏高考人数达33.9万。
笔者关注到,在2017年,一直以创新改革闻名全国的江苏省沭阳县,联合国内颇有知名度的IT教育机构传智播客,投资10亿,建立一所新职业大学——传智专修学院。
该学校喊出了“毕业生在一线城市,月薪不到8K,不收学费。”的口号。这意味着什么呢?要知道根据中国薪酬网上2018年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居于榜首的清华大学,2017年平均月薪不过9065元。
传智专修学院的口号是“毕业生在一线城市,不到8K,不收学费”,这意味着在一线城市的毕业生,最低薪资标准是8K。否则,这所学校得亏死。
那传智专修学院的信心在哪呢?其核心就在于项目式驱动教学+工作式教学。
以项目式驱动教学为例,和大学的学习方式不一样,传智专修学院的老师会定期项目实战。比如,学生入学两个月,老师便会给学生布置一系列的“任务”,让学生敲出贪吃蛇、俄罗斯方块、五子棋这类简单游戏的代码。
就业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据传智专修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表示,2017级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共有300多名,已经超过96%全部进入互联网公司实习,有10多名学生实习薪资已经超过8K,数十名学生实习薪资超过6K。
图注:传智专修学院效果图,2019年下半年一期校园投入使用,占地408亩。
而笔者在传智专修学院2019年的招生简章中发现,其2019学年的学生,将获得由上海开放大学所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这意味这所职业院校,转身成为了四年制的大学,学制改为“3+1模式”,即3年大学学习,1年企业实习。
笔者相信,在未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类似传智专修学院关注新技术发展的新职业大学。而在国内的高等教育中,职业教育一定会占有一席之地,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也会越来越少。
职业教育的未来,科技型技术是趋势,浮夸的广告是没有用的,紧跟科技和社会发展,做实实在在的教育内容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