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经过5到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

从“独立办学”到“参与办学”再到如今政府鼓励企业和学校合作办校,企业办校方式的变化,也照应着中国职业教育的每一段发展。

01 从1881年说起:企业办校大幕拉开

追溯起企业办校的源头,要从120多年前的晚清时期说起。

1881年(光绪七年),河北省唐山市,由河北开平矿务局修建的中国第一条运货铁路唐胥铁路开始动工,这条铁路的修建不仅开启了中国铁路建筑史的发展,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办学模式。

这一年,河北省开平矿务局为了改变创办初期全部使用外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局面,创办了一个专门训练采矿和煤质化验人员的学校,即采矿煤质化验学校,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企业创办的学校出现了,自此揭开了企业办校的序幕。

繁荣与衰微,企业办校百年困局-黑板洞察官网
1881年的开平矿务局 来源招商局集团官网

此后,历经清末、民国的发展,直到解放后。国家百废俱兴,教育事业发展薄弱,在社会尚不具备办学条件的情况下,部分企业为满足自身对技术工人的需要,纷纷办校。一些大、中型企业还举办了职工子弟中、小学校,在解决本企业职工子女上学问题的同时,也为企业所在地部分居民的子女提供教育服务。

这一时期的行业企业,作为最强有力的社会力量,补充了政府办学能力的不足,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需要。企业办学也由此迎来了一段快速发展时期。

02 1949到1980:企业办校的高光时刻

计划体制经济的大环境下,政府办学和企业办校并行,支撑着中国的教育走了近半个世纪。1958年,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职业教育“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方针,企业从此名正言顺的成为所办学校的管理主体。

1980年,在《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中,国务院再次指出,“实行国家办学与业务部门、厂矿企业、人民公社办学并举的方针”。

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教育领域,一时间,企业办校空前繁荣。而真正将企业和职业学校紧密连在一起的是国家统一招生与分配制度。

高校统一分配工作报到证  来源网络

“学生毕业后,由主管业务部门统一分配工作。服务满三年后,经服务机关批准,得投考高等学校”,这道制度的规定既解决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又保障了企业充分获得投资人才培养的利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企业办校起到了绝对的支持作用。

到上世纪80年代末,全国有技校4184所,其中,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办的占 80% 以上,遍及机械、电子、能源、交通等 22 个部门和系统,近 50 个工种。

03 1980到2010:从繁荣逐步走向衰落

20世纪末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将过去从事经济活动的政府部门转变为国有企业。而过去由这些部门所主办的职业学校, 也摇身一变成为了企业所办 ,即国有企业办校。

应该承认,国有企业受人员臃肿、技术陈旧等问题困扰, 本身对新员工的需求并不像当年开办学校时那么强烈,因此在接收这一类学校时积极性并不高。

受这种尴尬现状的影响,这时候的企业办校实际表现为一种管理和供养关系 ,即国有企业管理和供养学校。在企业经营状况好时,领导人重视,管理供养关系就密切;企业经营状况不好,领导人无暇顾及,管理供养关系就疏远。再加上教育事业所固有的公益性和普惠性,高职教育的学杂费并没有完全遵循市场规律,单靠学费收入不足以完全维持学校发展需要,企业的投入就变得十分关键。

繁荣与衰微,企业办校百年困局-黑板洞察官网
陕西省产权制度改革会议,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来源:陕西日报 姚歌民摄

而1986年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以后,企业开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效益成了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这种境况下,企业自身发展变得压力重重。这时企业所主管的职业院校俨然成了企业的负担。迫于自身发展压力,一些主管企业也就停止了对所属学校的经费拨付。

再加上国家政策的调整,企业所办职业院校,无法享受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各项扶持政策,在此情况下,学校经费紧张已然成为最突出的问题,企业办校的处境开始艰难起来。

随着国家“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政策的实施,“158所企业办校校改“嫁”太原市” ,“兰州市接管36所企业学校”,越来越多政府接管企业办校的新闻出现在了媒体的报道中。而据大庆石化移交地方管理的学校名单显示,截止2018年,大庆石化共有125所学校,2个教育中心被地方政府接管。

政府的接管能极大地缓解企业办校的压力,政策推动下,此时,除了极少部分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举办的职业院校能够保留下来,大部分企业都因不堪重负而将学校转交给地方政府来管理,或者改建为企业内部的培训中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企业办校的春天远没有到来,包分配制度的取消,让企业办校的复苏又变得遥远起来。

在国家经济体制的改变下,包分配制度的弊端愈发明显。一方面,学生不愿自己的命运被企业负责分配的老师把握,在没有选择的空间里,做被组织安排好的工作。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日趋扩大。而主管企业控制的就业机会也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数量上的要求。行业企业办校初期的校企利益一体的局面不再存在,校企相对融洽的关系也逐步疏远。一拍即合下,这一制度的取消就被提上了日程。 

1996年的钟声才刚刚敲响,国家人事部就发布了《国家不包分配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暂行办法》。

即使这道政策并没有明确的取消包分配制度,但其中严格的分配准入门槛规定也为日后分配制度的取消埋下了端倪。“事业单位录用毕业生,必须在政府人事部门当年下达的增人、增干计划内,有国家人事部或省级人事部门批准的招干、招人指标,方可按有关规定办理录用手续。

到了2001年,国企实施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企业办职工子弟学校不再包分配,这一制度的实施,直接弱化了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的依存关系,企业办校初期的校企利益一体的局面不再存在。没有了毕业即工作的保障,学生就业成为难题,企业办校的生源迅速减少,以往风光一去不返。

从此,在职业教育领域,企业逐渐从发展的“主力军”中退出来,办学比例逐渐萎缩。据教育部数据统计,到2005 年底,全国企业办中等职业学校 ( 包括中专、技校、职业高中)仅剩 642所。

04 2010年至今:校企合作推动办学新高潮

就在人们以为企业办校从职业教育领域逐渐退出的时候,另一种以教育部为主导,相关机构辅助参与办学的形式又慢慢热闹起来。

从2010年开始,《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法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到2014年6月,国务院明确提出“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的办学原则,第一次强调企业应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首次对企业办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政策支持,企业逐渐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力。

2018年2月,教育部联合相关五部门发布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明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至此,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地位得到回归和进一步明确。

繁荣与衰微,企业办校百年困局-黑板洞察官网

2018年9月,京东集团与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同建立京东学院;11月,格力电器与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格力明珠产业学院……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的浪潮中。

纵观企业百年办校史,企业办校的几轮调整改革,其实一直贯穿着社会发展务实和与时俱进的传统。

不管是因为国家政策的强力加持,还是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进一步要求,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一种全新类型的企业办学方式将被认可。而与学校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形成“政、校、企”三方联合育人的立体化办学格局也将成为新的趋势。

参考资料:
[1]. 杨上游,朱 伟 .企业办职业教育现象剖析[ 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 赵晓峰,朱靖瑜,朱丽佳. 高职教育行业企业办学的现实困境与改革策略[ J]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